问曰:拳法足以克敌何也?
答曰:在披窍导窍。
歌云:一身筋节有多般,百法收来无空间。谁能熟透其中妙,恢恢游刃有何难?
(词句分析解释:
披——打开,劈开。
导——据句意推断应为捣,捣,冲击。
窍——孔洞,引申为要穴,即人体要害。
披窍捣窍——即打击要害。
一身筋节——筋节,应为要害,即薄弱点。
百法收来——据句意推断,收来应为收束,收束,又叫收持,自我保护的意思同。百法收束,即想法遮护。
无空间——据句意推断,应为有空间。
恢恢——古诗“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隐指不失,引申为插翅难逃。
游刃——游刃有余,引申为得心应手。
古文今译:
问:只用拳法就足以消灭敌人秘密何在?
答:在于拳拳都打中要害。
阐秘:人身上的要害部位有多处,一个人无论怎样掩盖都盖不完。你只要对全身的要害有足够的了解,每一一下都打到点上并不难。
补充解读:
一、“一身筋节有多般”如果准确无误,那么本节问中的拳就应为拿而不是拳。如果问曰中的拳字确凿无疑,那么首句中的筋节就一定是要穴——薄弱点,简称弱点。
二、由于浑身上下弱点密布,所以各自方要百般遮护,以防被人打中。这是人之常情。因此,百法收来判为百法收拾应该无误。
三.弱点太多,两只手根本遮不完,顾此失彼,也就在所难免。顾此失彼,就会露出空档,这就有了可乘之机。这是标准的有空间,所以原件无空间的“无”应判为“有”。
四.熟识(牢记部位)妙记(随遇攻击),就不难下下打中,是作者的经验之谈,并非空穴来风。
例如,我击敌头,敌护头,我就重击其腕骨,其手被头挡住,腕部悬空,重击之下,尺骨与挠骨难免应拳而折。或者,我击敌头,敌护头,我前手击头,后手即急击敌肘部麻穴,一旦击中,接下来则胜卷在握。或我击敌头,敌举手护头,我猛击敌手,敌手即自击要害,凡此种种,因时而宜,敌必防不胜防。)
问曰:掌起可以百响何也?
答曰:阴阳幻化。
歌云:阴变阳兮阳变阴,反拖顺托不容情。手外缠来怀中出,两手搬开奔耳丛。
(词句分析解释:
百响——多响,连声响。
变阳变阴——接触点着力点由手掌变手背或由手背变手掌。
反拖顺托——前推后拉,后拉前推。
外缠中去——外缠,外带,缠住敌人的手向外带开。中去,中线出击,怀中去,直奔心窝。
两手搬开——用双手同时把敌人两手分开。在上面分开通常叫撕开,在正面分开通常叫扒开。
奔耳丛——,耳丛,耳 门,两个耳门。奔耳丛,掌击双耳,欲名双风贯耳。
古文今译:
问:掌法连击的要领是什么?
答:在于掌的两面和用法变化无穷。
阐秘:正面和背可随时变幻,出势回势相互,蓄势节约时间,把敌手向外带开就势即直取华盖(正胸),分开敌人的双手就猛击头部两侧。
补充解读:
一、 掌起百响—即出手噼里啪啦响声不断,手掌不接触物体不会发出响声,表示连连击中目标。
二、 古人用阴阳概括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于手掌来说,是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对于手势来说,是向后为阴,向前为阳;向下为阴,向上为阳。
三、 手掌要想连击,并且节奏密集,那么要是只用一面击打或是只朝一个方向出击,都是很难做到的。为什么?因为它每击一次,就要运行360°。如果换面双向出击,那么它击打一次只要运行180°,当然是节省了一半时间。
运行360°和180°是轨迹拳学的理论解释。对于不明此理的读者,可用实际距离解释。当连续击打单向出击时,手的运行距离是拉回加出击。当双向击打时,出也是打。回也是打,各自的距离只是单向击打的二分之一。距离短自然时间短自然节奏快,道理不问可知。
四、 第三句“怀中去”曹本作“怀中出”,根据技击常识,出手应指向目标,故取良本说法。
五、 第二句“反拖顺托”良本作“反拖顺拖”,根据手掌连击的原则是出回不空,不存在单向连击的一拖再拖,故取曹本。)
问曰:勾挽能进身何也?
答曰:在柔能胜刚。
歌云:拳出腿来势莫当,勾分并挽柔胜刚。若人犯着勾挽法,进身横托不须忙。
(词句分析解释:
勾——用钩子勾取。这里是用腕肘的夹角勾取。
挽——拉。
勾挽——复合动作。前手勾与后手挽联合运作。
柔能克刚——以柔克刚。
犯着勾挽——撞到勾挽的网眼上。
进身——上身靠近,下盘过位。
横托——向前向上用力。
古文今译:
问:借助勾挽为什么可以迫近敌人?
答:原因就在于以柔克刚。
阐秘:长拳快腿劲大力猛不能硬抗,半闪半消顺势引导以柔克刚。拳脚 一旦落入勾挽的网上,咱射腿傍身打他个冷不防。
补充解读:
一、勾挽与勾搂手不同,勾搂手是单手连击,即掌起百响之谓。勾挽是双手联合得手,联合出击。
二、在轨迹拳学中实施勾挽时的轨迹大形是绞翅斜飞。无论是接手还是接腿,得手均是前肘勾后手挽,亦即前㧟后拿。
三、对拳的勾挽方式,敌右拳击胸时,我右转身左肘向右勾拦敌右臂,右手抓敌右腕,得手后左步左剌,穿过敌左脚后,左大臂向前向上挑敌右臂,肩头肩胛撞敌肋,斜飞式发力猛然左靠,将敌击倒。
四、对腿的勾挽方式是,敌右腿踢我中盘时,我倒步右手抓敌右脚腕,左肘勾㧟敌右腿。得手后右步剌过敌左脚后,左臂上挑,右手前送,猛然向左发力,将敌抛出。此式也可右勾左挽,效果相同。
问曰:用膝可以敌人何也?答曰:在摧上击下。
歌云:两手相交乱扰攘,无心思到下盘伤。横直撇膝应穴道,纵是英雄也遭殃。
(词句分析解释:
摧上击下——摧,曹本《拳经》作推,据意推敲,二者皆不妥,以扰为是。
两手相交——两个人四只手绞在一起。
乱扰攘——乱纷纷。
应穴道——应穴道,曹本作因穴道,推敲字意,以应为是,应,对应,照准。
也遭殃——原件作也着忙,字义欠佳,今改之。也遭殃,即也要倒大楣,远不止吓一跳。
古文今译:
问:膝打人不防的诀窍在哪里?
答:在上扰下击。
阐秘:四只手在眼前乱成一团,此时最容易疏忽下盘的危险。运用适当的膝法照 准要害来一下,再英雄的人物也要倒大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