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造福社会?得了吧你!别吹了!
如果有哪个官方人物硬说××拳是国宝,那么请问这件国宝是经哪个部门鉴定哪个部门认定的?属于什么级别?有何文件或证件为证?如果没有证书没有文件没有鉴定证明,这国宝的名号从何说起呢?身为官方人物,你连官方的文书都拿不出来,凭空罗皂红口白牙你胡弄谁呢?!你以为你金口玉牙说啥就是啥吗?
——武术要真的是国宝,它的出境一定会受限制,而实际情况是,国人上上下下上下一心想方设法奋力把它往外推——有这样的国宝吗?
——武术要真的是国宝,它的技术资料就一定是国家机密,一定属于高度保密的范畴。而如今的武术资料,国外版本的内容比国内的还深刻还丰富,截止目前,尚未有一个人因泄露这样的国家机密而视问责追究,更不用说负法律责任了!——有这样的国宝吗?
——武术的拳种与流派已经发展到“多斯滥”的地步了,早应该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予以整顿了!不去做提纲挈领加以统合的工作,反而花大力气云巩固和加强多斯滥的混乱局面,这种行为明智吗?
八、武术市场的泡沫景观正在迅速崩溃破灭,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事实已证明此前的挖掘工程无助于挽救武术的颓势,而当下的武藏集结作用也不过是对持续近三十年的武术虚热的总结,颇有打扫战场的意味,唉,可叹哪!
在中国武坛开始热的时候,格雷西柔术终极格斗K1大赛MMA……诸多新潮武技连影都没有,转眼之间,人家一个个成了世界搏坛的风云人物,而历史最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效果最神奇的:中华神功:的我们,却不得一二再再而三地屈人家的规则,到人家的赛场上为人家助兴。事情发展到这份上,想不脸红都不可能啊!
请问先生,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怎么会成这个样子呢?
答: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前因后果,分毫不爽,这就叫报应!
事实摆在那里,不用多说。至于原因,很简单:我们坚守的是过去,人家着眼的是未来!
一个家族是不是兴旺,有没有前途,不在于他家的长寿老人有多少,而在于他家的子孙有多少;不在于他家的老人文化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的子孙所受的教育是否面向未来!
这本是很明白的道理,可中国传统武术的卫道士们就是不明白!
如果明白,长老们就不会严令后学必须踩着自己的脚印走,后学就不会以一代不如一代为荣!
如果明白,专家学者就会发现所谓的古传的原传的古 规古 板的传统武术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最古老的拳法,我们看到也只能是最近一代传人的本色,一如一个家族的脸庞不可能千古一面,曲阜有延圣公便是证明。
如果明白,我们的武术工作者就会发现,武术的未来和希望不在于传统不在于过去,而在现在而在将来!
假如对这一点有了足够认识,我们的武术决策的弘扬武术的工作重点,将不是立足保守(复古)而将是立足创新,着眼点将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只有面向未来,才能赢得未来!传统是历史进步的垫脚石,谁要把踩过的垫脚上背在背上,那么,他只能被历史压死,而不可能达到新的乐园!
中国传统武术就是背着历史包袱的苦行僧。放下。轻装前进,他将获得自由,获得心灵与肉体的双重解脱——丢开执着,立地成佛。就是不成佛,大概离成佛也就不远了!
问题是,传统武术的卫道士们,这些21世纪的苦行僧,肯放下这他们视同拱壁的传统吗?
天知道!
明天,传统武术会怎样呢?中国武术会怎样呢?世界武坛会怎样呢?我想起了刘禹锡的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伴随着2007年的春风,中国武术搭上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班车。众所周知,任何古遗址古建筑名山景胜一旦被列为物质文化遗产,马上身价百倍名利双收。请问先生,戴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桂冠,那些命悬一线岌岌可危的罕见拳种和拳法是否就能枯木逢春返老还童呢?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基本上是濒危文物的化名词。物种濒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则一定是自己生理有缺陷,不是生命力低下,就一定是适应性不强!
那些濒危的拳种,那些濒危的拳法,之所以混到濒危的地步,如果不是思想观念陈旧,则一定是技不如人,甚至二者兼而有之!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解释!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忘录,只能说明它濒临灭绝,并不能保证它一定能从此获得新生。如果它不主动完善自身,不努力与时俱进,那么它别说是入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忘录,就是入编金书铁劵也白搭!
为什么?因为人必自救,而后从救之。人不自救,任是佛也救不得,何况局外人!
大凡好的东西,受益者首先是拥有者,其次是至亲,再次是近亲近临,乡里乡亲。一个拳种,一种拳法,如果它效益显著,有益有趣,那么他的儿女必乐而习之,他的亲朋好友必乐而习之,他的乡里必习之成风——无踵而走、不翼而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传习者众,何虑湮灭?
而如今这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的拳种和拳法,却是另一番风景:儿女不习,邻里不亲、亲威朋友无人问津。最亲近的人对他最了解,最了解他的人不把他当回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只能说明他的东西不是那回事。
拿不是那回事的东西来说事,就是濒危武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哈哈镜。濒危武术是时代淘汰的结果和科学淘汰的结果,濒危是客观法庭对它的公正判决。正因为如此,注定要消失的东西就一定会消失,帖上什么标签都无法改变它面临绝迹的命运!
一如二十多年前武术挖掘整理运动无助于传统濒危内容的起死回生一样,这一次的濒危武术申报也同样不是挽救濒危武术的灵丹妙药。我毫不怀疑绝大多数濒危武术在登记注册之后将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的将只不过是一个不具有现实意义的名字。
我说绝大多数而不是全部,是不排除有些武术的濒危并非学术方面的问题。那么,当这类功夫在克服以往的傲慢与偏见以务实向前的态度积极入世时,武林中还是可能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对此,我乐观其成。
五、在涉危武术申遗的同时,《中华武藏》的拍摄工作也即刻启动,并预计在三五年内完工。有关人员说这项工程前无古人,对中国武术遗产的保护和武术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请问先生对此如何看待?
答:正值国学风靡一时之际,“武藏”两个字颇赶潮流。只不知这个藏字应该念Zang还是应该念Cang,也不知书上将来会不会加注音。
所谓的中华武藏,应该是中华武术的结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中国武术的结集的工作在中国武术史上并非首次。史料记载早在元宋之际,少林寺的福居和尚与雪庭福裕和尚为首的武僧团,就曾经进行过中华武术的结集工作,此事有文件与学术资料为证。因此,说《中华武藏》收录的拳种和拳法超过当年少林寺的拳谱尚属事实,但若说此项工作前无古人则未免夸大其辞。
事实上,当年少林寺的工作量并不比今天的《中华武藏》小——七八百年的十八个拳种,繁衍到今天似乎不止三二百种吧?那么,如今结集的129个拳种,其实也并不值得骄傲,况且做那次结集的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寺院,而今天我们运用的可是国家的行政力量。现在众多政府官员众多企业家专家学者兴师动众三五年才有希望搞定的事,相当年一二个老和尚不几个小和尚不声不响就办妥了,想到此,你不能不佩服福居和尚与福裕禅师的魄力与能耐——莫非,真的是有佛祖暗中相助?
从宋元到今天,少林寺结集的的拳经拳谱影响了数百年数十代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