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武术比赛的赛事赛制和比法争论不休,走马灯一般地在比什么赛什么上兜圈子,在怎么比怎么赛上费口舌。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比什么赛什么依然是无解的悬案,怎么比怎么赛的观念至尽仍未能统一。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因为人们只讨论比什么赛什么怎么比怎么赛,却忘记了最根本的一条,为谁比为谁赛,谁是比赛的买单人!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违反生意规则本末倒置,出在一切卖方说了算而买方除了掏钱之外再无丝毫的权利。
这便是武术比赛种种问题的症结。
武术比赛有公开赛和不公开赛两种。不论哪种比赛,都不外乎三种形式,那就是表演、比斗和决斗,这三种形式各有各的意义和学术取向,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表演是做样子给人看的。表演比的是艺术形象,赛的是艺术水平,形象好坏艺术高低取决于养眼程度,所以表演注重的是视觉效果。各种套路比赛对练比赛都属于这一类,也是当前武术比赛的重头戏。
比斗是以真正的胜负给人看的。比斗比的是综合实力,赛的是竞技水平。胜负取决于临场状态,表现的是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思想。以形体碰撞为标志的拳击、散打、柔道、摔跤、出剑、冷兵……便都属于这一类。比斗是真正的武术意义上的竞技。
决斗展示的是生死存亡的结果,决斗是武术最原始的形式。决斗比的是实力、技术和观念,赛的是心态、手段和意志。决斗的一切努力,只在于消灭对方保全自己。对于决斗来说,干掉对方比制服对方更实惠。因为在生死关头,制服一个人往往比消灭一个人更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合法的正当防卫、依法制暴,不合法的黑拳比赛、打架斗殴,非法的复仇凶杀、黑道火拼……都属于决斗这一类。
当我们明白了武术比赛的形式和概念的不同之后,再来看各种武术比赛,大家就会多一份立志,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感慨,少一些激忿。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社会性的武术比赛不包括正当防卫和依法制暴,因为那些事件是不可预订上演计划安排定时欣赏的。合法的决斗尚且如此,非法的决斗不提也罢。把真正的决斗排除在正常比赛之外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社会性的武术比赛只有武术表演和体育竞技性比斗两种。
当我们明白武术表演比的是艺术水平而非竞斗水平和决斗水平之后,我们对套路表演的高难新美的高飘帅美就可以理解。例如,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有段剑舞,令千万戏迷为之倾倒。为什么?因为它艺术,因为它美!人们并没有因“虞姬剑法”不能临阵杀敌而诟病它,为什么?因为大家明白它是艺术而非制人术和杀敌术。
武术表演也是一样。
有一些武师对武术表演的轻刀细棍极为反感,这是他们习惯把实战技艺和艺术表演混为一谈的缘故。他们似乎是疏忽了一点,那就是武术表演是点道意思,并非是实战功夫的展示。君不见舞台上关二爷威风凛凛地挥舞着木刀,大家可见哪一位表演用八十二公斤重的大刀唱挑袍吗?
同样的原因,一些武人对竞技比斗不置可否,说它缺乏一击必杀的功力不具一击必杀的效果,离武术真境甚远……等等等等,似乎一场比赛不打死几个人就不叫真功夫,这种看法也是很偏颇的。
持必杀论的武人似乎忘了一点,那就是竞技比斗是体育比赛是学术比赛,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伤人比赛更不是杀人比赛!我可以肯定,在人类社会精神生活高度文明的今天乃至以后,任何一项公众运动如果胆敢以伤害他人健康剥夺他人生命为目的,它就一定要被取缔!古罗马的斗兽场的生意永久性的歇业了,世界各地也决不会上演同样的剧目。那些希望把拳台变成屠场的人,他们注定是要失望的!
无论是鼓吹现代化武术比赛的人还是一瞧不起现代化武术比赛的人,在一个问题上大家的所见略同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大家公认近年来武术比赛不景气,公认传统武术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
维护什么大家全有这种共识?因为只要是长眼的人都看到了套路比赛观众屈指可数、竞技比斗离开赞助就无法开台的事实。
武术比赛怎么了?这么“美妙”的表演怎么会没有观众?没有观众的比赛是在为谁而赛?这样的比赛意义何在价值何在?
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个关注武术的人的面前的切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武术比赛就形同虚设,就没有前途,就没有出路——不单是武术比赛,还包括比赛的武术!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武术比赛服务于谁——谁来消费武术比赛?谁为武术比赛买单?武术比赛取悦于谁?武术比赛谁说了算?
现在的情况是:武术比赛自己在消费武术比赛,武术比赛服务于涉赛人员;运动员、涉赛官、裁判员……武术比赛取悦于裁判,因为一切裁判说了算……
在这里,裁判成了最权威的消费者,整个比赛就是赛给他看的,他的权力至高无上,可以左右比赛者的命运。
问题,他尽了消费者的义务了吗?他为比赛买单了吗?
他没有。他不但没有为观看比赛付出代价,而且他还从操纵比赛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而而那些涉赛的官员,参赛的队员,也不同程度地收获了名誉、收获了利益。
那么,大家瓜分不同的利益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离开行政拨款和赞助商赞助,这样的比赛真的还会存在?吗如果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样的赛队真的还能生存吗?
然而这样的赛事依然在办,这样赛制依然故我,这样的赛队依然存在——这岂不是市场夺观咄咄怪事?
现实当中的民俗文化,大都具备三种价值,那就是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大众化的程度说了算,学术价值专家学者说了算,经济价值呢票房收入说了算。
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它的学术价值早就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它的社会价值,太极拳的全球性的普及便是最有力的证明。但是它高度的学术价值和出色的社会价值毫无助于它的比赛价值,惨不忍睹的上座率决定了它的票房收入不值一提。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武术比赛无人喝彩并非武术文化学术品位不高并非广大民众不喜欢,人们不喜欢的只是现在的武术比赛。
人们为什么拒绝消费现行制式的武术比赛?因为现行制式武术比赛是赛给赛员赛队和裁判的,不是赛给台下的观众的。因为现行赛失是一些专家学者根据他们自己的口味制作菜谱闭门造车的杰作,无路他们多么孤芳自赏,消费者都有权拒绝诱惑,拒绝倒胃口和切足适履。
消费者有权拒绝消费! 消费者有权拒绝为不对自己心思的商品买单!没有人对消费者说现行赛式的坏话,相反几乎所有传媒都在为现行赛式作鼓吹,但是消费者不约而同达成共识,不去看那没意思的比赛。
不只是广大消费者觉得没有意思,连参赛人员和涉赛人员自己的亲属都觉得没有意思,都不肯到场下观阵助威——如果每个场上人员都有十个亲友到场捧场,运动员还会比观众还多吗?——这样的比赛,你说它还会有什么前途?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产业价值市场说了算!没有消费群体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钱途,没有钱途就没有前途。武术比赛钱途黯淡导致前途堪忧,成了中国武术产业的一大心病。多年来专家学者赤脚草医为治此病伤透了脑筋,至尽成效甚微,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识症不真,诸药妄投而然。
那么武术比赛究竟患的什么病、治疗该用什么方呢?
在我看来,武术比赛患的是计划经济后遗症,治疗它必须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规则。在这方面,流行音乐的成功的先例,大有可供武术借鉴的价值。
武术比赛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确认武术比赛是商业行为。
2.确认武术比赛是首先商业演出。
3.确认武术比赛必须追求票房价值。
4.确认武术比赛是良性体育竞技,从一开始就强调比斗中的技击美丽而非恶性暴力行为。
5.有计划有目的地打造武术明星,精心包装极为造势使之成为大众偶像,以偶像崇拜促成票房价值。
6.让消费者互动成为武术比赛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比斗都想方设法让观众直接参与。让消费者对这种消费欲罢不能!
7.让比赛结果体现多数消费者的愿望,使消费者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让裁判为消费者裁判,而不只是为比赛的双方裁判——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满意,才能促使他们再次消费。
8.让规则更简洁并且尽可能地简洁,简洁的让观众一看就明白。让规则更便于个人发扬各自的技术风格,以防止或缓解观众长期对同一类型的科班的形体语言的视觉疲劳和厌倦。
9.增加比赛内容,变幻比赛形式,以使场面更活泼、观感更生动、结果更意外、悬念更多……例如抗打神功和拳击散打比斗;铁纱掌铁头功与踢打术比斗;缠斗高手与打斗高手比斗;绝招好手与全方位打斗高手比斗;太极八法与开放式踢打比斗;药功拳手与打斗高手比斗……如果加上观众互动,必然人心大快,异彩纷呈。
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只怕人们不走后门就买不到门票,还用愁武术比赛没人看?长此久往,还愁传统武术不发展成为社会化、民俗化、生活化的文化产业吗?
把武术比赛定位于商业演出,一切围绕这个主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
李紫剑手书于200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