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轨迹拳学简介 健身养生 李紫剑文集 拳学论坛 教学视频
我要投稿

TOP

《五轮书》节读 NO.2
2009-12-14 16:39:59 来源: 作者:李紫剑 【 】 浏览:664次 评论:0

五、宫本武藏的道德律

 

《五轮书》中的二天一剑法戒律,一共有八条。每条相对独立,便各条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

第一条强调要学刀法先做好人,不能拿学到的功夫去干坏事。这一条,相当于中国武术的武德教育。

第二条强调习武必须郑重其事,努力提高身体素质。这一条,相当于中国武术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第三条强调习武之人,必须革除一切不良习惯。明白的说,就是酒色赌毒,这四条,沾染哪一条都足以使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一个武人若有这些恶癖,他不是因功力丧失而被敌人干掉,便是中人圈套自取灭亡,再不然就是为钱所迫铤而走险,成为社会的反面教员。这一条,相当于中国武术的品质教育。

第四条等于说,凡是学武术的,都必须有几样谋生的本领。这样在学习武功时,人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功夫练成之后,也不致于因生活问题而用武功去干坏事。这一条,相当于中国武术所说的“穷不习武”。

第五条是说武人遇事不能感情冲动,不能鲁莽从事不计后果。这已经不单单指剑法的竞争,已经涉及为人处事的艺术了。

第六条要求的层次,比第五条又进一步。第五条要求的是自律,第六条上升为识人,临事一眼看出问题症结所在,出手便抓住对方的命脉,远比被动防范高的多。

第七条比第六条更进一步。第六条讲述的是可见的危险,第七条讲的是潜在的危险。把防范工作做到了危机出现之前,甚至把危机消灭在它出现之前,当然比等人来了再运动高明的多。

第八条看似轻松,实则要求是很苛刻的。不仅不许干坏事,练不好的事都不许干,不仅不许犯错误,连小小的过失都不要有,对此,连我都只能喟然兴叹:“难矣哉!”

综观二天一剑道的戒律,我们就不难发现,宫本武藏晚年事实上已经不是在培养一班子武功高超的剑客,而是在造就一批身心趋向完善的出众的人!

 

六、宫本武藏的人生态度

 

宫本武藏自戒条律《独行道》,集中地反映了宫本武藏的人生态度。严格的说,主要地是他后三十年的人生态度。

自戒条目颇多,但归纳起,可以概括为六个字,那就是:无欲、无悔、无神。

所谓的欲,包括物欲、情欲和爱欲。无欲,即把物质追求、亲情、友情、感情、爱情通通置之度外。

所谓的悔,指的是事后的反悔、愧疚、自责、自恨。包括良心上过不去,道德上的自我拷问,感情上的放不下等等。无悔就是事过即放下,保持平静的心。

所谓的神,指的是寄托心灵的偶像。无神并不是不讲信仰,而是不要迷信,不要把命运交给与自己无关的人,而是自己勇敢地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连爱情都拒之门外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另有什么私欲吗?

连杀人都不悔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对别的事生悔心吗?

一个从来不求神佛保佑,却把一个个礼神拜佛的对手斩杀于刀下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把命运交给佛爷吗?你还能指望他放弃自信吗?

 

七、《五轮书》的学术思想

 

《五轮书》代表着宫本武藏晚年的学术思想,也是他最终的学术思想。书中内容繁多、罗列不无错综,给读者统一认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方便读者判读,我把《五轮书》的学术思想列提纲如下,供朋友们参考。

《五轮书》的学术思想大体可分为如下八则:

一、武德教育,即人生道德教育;

二、职业道德教育;

三、心理素质教育;

四、基本剑法教育;

五、技术观念教育;

六、实战观念教育;

七、实战教育;

八、终极目的教育,亦即人生目的教育。

以上八则,朋友可一一与《五轮书》中的各项内容对照,在此不另赘述。

 

八、宫本武藏达观

 

誉美及疵、贬恶至极,是世俗人的通病。在俗人看来,如果一个人伟大,那么他身上的缺点也伟大,如果一个人卑污,那么他的身上便再也没有一点不坏的地方。这样的事,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真可谓古今中外,殊途同归。

这样的事,古今武林中比比皆是。例如:背后偷袭劈杀对方的大师被誉为英雄名扬远近,遭袭击死于非命的人反被冠以恶霸名号遗臭百年;吸大烟吐血而死的英雄给说成是被人毒杀,曾为他治过病的医生就成了犯罪嫌疑人;给伪满洲国皇帝当保镖的武林高手被吹成日抗日英雄,死于荒淫烟毒却被说成是忧国忧民而亡;死在情妇床上的花花公子被说成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骑士,没有一张获奖证书的他在武迷心中却有多次赢得世界空手道大赛的记录;倚仗日寇卵翼耀武扬威的武林败类成了天下第一条好汉,汪精卫集团的信贷部长被金塑成了二十九路军大刀队的先锋……咄咄怪事,不一而足。

日本俗人评价宫本武藏,也毫不例外。照他们看来,宫本武藏生下来是神童,少年时是天才,青年时是英雄,壮年时是豪杰,老年时是圣人,从根到稍一句话——伟大!

但在我看来,宫本武藏是人不是神。他后来确实是个伟人,但他也确实曾经是个无赖。他后来确实是个圣人,但他确实也曾经是个小人。他做过的那些不光彩的事“有口皆碑”,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承认伟人不伟大的过去,无损于伟人的伟大;一如小人并不坏蛋的过去,无补于小人的不齿于人。伟人因超越过去而伟大,小人却因失节堕落而渺小。正视宫本武藏的前半生,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走下神坛的真实宫本武藏。

我对宫本武藏的看法是这样的:

七岁前的宫本武藏是一个平常的幸福的小男孩,那时的他和所有的承欢父母膝下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

七至九岁的宫本武藏是一个不幸的小孩,他突然间失去父母之爱,寄人檐下,强烈的亲情反差严重地扭曲了他的性格,他由一个正常的孩子变成了问题儿童,他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九岁至十三岁的宫本武藏是压抑情绪、强装好孩子的时期。他满腔仇恨无处发泄,却又不得不装出恭顺的样子讨老和尚喜欢,这就使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无师自通地诡计多端起来。在此期间,他读的书使他聪明智慧,但对于一个复仇者而言,知识越多越危险,人越聪慧越狡诈。此时的宫本武藏一如中国寓言中的怪鸟,三年不鸣,三年不飞,但他奋翼之时,必使世人震惊。

十三岁宫本武藏一鸣惊人,首战有马并大开杀戒,揭开了一个人剑客生涯的第一页。在我看来,这场拼搏并不是两个剑客的公正决斗,而是宫本武藏发泄仇恨报复社会的开始。他不堪一击,恩将仇报,从背后袭杀留他一命的有马,完全是出于潜意识对人生的仇恨,其中并不含任何道义上意义。有人对此津津乐道,大加肯定,这是很错误的。

十三岁至十六岁,使宫本武藏真正成为一个剑客的时期。在这一段时间里,他肯定得到了一位世外高人的指导,所以十六岁那年他重出江湖便轻取一流剑客秋山,并且是以真正的剑客的标准比斗。严格地说,这才是剑客宫本武藏真正的第一战。

十六岁至二十八岁之间,是宫本武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辉煌时期。从形式上看他进行的是剑道的决斗,而实际上他不过是借手中的刀剑发泄仇恨、报复社会而已。此时的宫本武藏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杀人。只要能杀死对方,他一切都无所顾忌,什么歪门邪道都敢用,全然不讲公德与道德。把原本无冤无仇无罪的人一个个地杀死,看着一个个家庭破碎离散,听一声声妻哭夫、儿哭父,他毫不动心,悍然不悔。被武林斥为败类、视之为卑鄙无耻之徒,他依然我行我素悍然无悔!这个时期的宫本武藏俨然是一个铁石心肠的职业杀手,一个无法无天的活阎王,在他身上,既无道义,也无道德,毫无可以为人师表之处。

二十九岁是宫本武藏的人生转折点,这一年,仿佛是鬼迷心窍的人得到了佛祖的点化,宫本武藏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新人。他变得这样快,这样突然,简直叫人难以相信。

就从二十九岁这一年开始,他不再以杀人为目的而转向道的修证。在此后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一步步超越平凡超越自我,直至成为大众心目中的剑圣。

宫本武藏何以改邪归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谜。我反复推绎,终究无法自圆其说。我想,他该是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

除此之外,宫本武藏还留下不少千古之迹,比如他的身世,便是其中之一,例如没有人知道他的母亲是什么人,没有人知道他父母埋在什么地方,没人知道他从哪里学到的神奇功夫…….对此,我倒能够加以推理,对此作出客观的解释。

我的“侦探推理”如下:

宫本武藏原本不是剑客(武士)世家,而是忍者世家。无二齐先生隐居宫本村,其真实目的就是避开熟人耳目,培养这个家族的接班人。等到牟之助出生之后,一切的一切便按忍者的家教按步就班地开始实行。

七岁之前,无二齐给足了牟之助亲情之爱,让他享足了能享的福,而这一切并不只是发自亲情,而是为了让牟之助日后因此而加倍伤心。

七岁那年,无二齐夫妇伪造假象“抛弃”了牟之助,而领养牟之助的人便是牟之助的第一个忍者老师。这个老师的教学任务是扭曲牟之助的性格,让他对人生充满仇恨,让他心理变态不近人情。他既要保证牟之助茁壮成长,又要诱导他粗野不驯,还要培养他一意孤行。这是一个高明的忍者教练,三年后他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为了让牟之助继续深造,他就用两把飞刀种下最后一次仇恨,然后把牟之助踢出了大门。

这一次收留牟之助的老和尚实际上是牟之助的第二个老师,他负责教给牟之助文化、艺术、哲学、儒学、佛学……等等文的知识,以此保证牟之助将来不会成为一个愚鲁的粗人。他既要保留牟之助的仇恨心理和野性,又要教会牟之助克制和忍耐,目标是把牟之助培养成为一个既狠毒又狡诈的人。这同样是一个高明的忍者教员。三年后他的任务如期完成,于是就有一个新教员来继续进一步的教学。

这个新教员就是一流剑术高手有马。按照有马原定的计划,是用武功引起牟之助的注意,吸引他自动拜投在自己门下。他故意到武风并不炽胜的播磨耀武扬威,原因就在这里,为了让牟之助上钩,和尚派人对牟之助作了工作,背后烧底火唆使他铅刀一试,出战有马。所以牟之助偷贴战书,老和尚拉他求情,统统都是预定好了的事。

可以肯定,牟之助在有马手下绝对不堪一击。也同样可以肯定,不剑斗还是手搏,有马都不会伤害牟之助,他此行的目的是收服牟之助,只要牟之助服了他的功夫,这宗生意就做成了。

显然,当有马轻而易举地把牟之助举过头顶,玩弄于掌股之上时,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他轻轻地把牟之助仍在地上,转过身去摆出欲擒故纵的姿态,等着牟之助追上来苦苦哀求作他的徒弟。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苦大恨深的小男孩会恼羞成怒,从地上爬起来时就顺手拾起了大棒,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打在他的后脑上,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枉死城中的旅店已经为他打开了大门。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马大意失荆州,在牛蹄坑里翻了船。

有马死了,死了白死。事到这一步,一干人等有苦难言,也只有假戏真做,装聋卖哑。至于忍者门内是否为有马举行了追悼会,当然也就不得而知。据我估计,大约是不声不响,一埋了之。为什么?忍者家庭向来有义无情,视死如归,他们是不会把一个人的死当成惊天动地的大事的。

这一下老和尚顺水推舟,装腔作势,马上把牟之助赶出山门。这时的牟之助举目无亲、走投无路,只恼的想把满嘴的牙咬碎,恨上来只寻思杀尽世上的人,真是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眼看着牟之助没有一点点活路时,不知哪股风忽然刮来了他失散六七年的亲生父母,收回了自己的对人生已经绝望了的儿子。

此时的牟之助的心已经彻底凉透了,任何亲情都无法把他暖热。此时他留恋的只有击杀有马那一刻的快感,只有一种杀人的欲望。而这,正是忍者最重要的素质。正是这种畸型的心态,才使他能够理解并接受忍者的全部课程。接下来的三年,是无二齐作教员,对牟之助进行一击必杀的剑法训练、无情无悔的杀心训练、阴险毒辣的忍术手段训练、职业杀手的职业道德训练……三年期满,成绩出色。于是十六岁的宫本武藏现身江湖,一出道便震惊了武林。

毫无疑问,九年的严格的冷酷无情地训练和磨练,把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改造成了一个超级杀手。他属于这个家庭,但他不属于他的父母。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生养他教育他的父母,从此再也没有回头。无二齐夫妇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之后,怀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心情在我们无法知道的时候,默默地消失在无人知道的地方。

宫本武藏晚年坦言他一生从未为生离死别而悲伤过,我相信他说的是事实。除了七岁那次离别之外,所有与他相近的人都是那么可憎可恨,他怎么会为离开他们而伤心呢?

他恨他的父母,恨他们使他失去了天伦之乐。这种恨是如此之深,甚至后来三年的朝夕相处都无法使他释怀。宫本武藏至死都没有原谅他的父母,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终生没有生儿育女,他怎么会理解父母的心?

聪明透顶的宫本武藏直到老死,都没有想到他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竟然是一个忍者世家的例行教育,都没有想到父母的残忍是用特殊的方式向他奉献特殊的爱。活着终生被儿子误解,死后也得不到儿子的原谅,但是无二齐夫妇无怨无悔,至死都美对儿子说明——为了儿子的前程啊!

想到此,我不禁黯然泪下,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课题之一。只要你是一个人,就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佛陀曾对他的弟子说:“我已经把佛法传给了你,从此之后无论是毒蛇猛兽还是鬼怪妖魔,都无法再伤害你了。往后只有一样东西可能把你俘虏,那就是女人的感情。在女人的爱情面前,任何法术都可能失去法力——你一定要时刻警惕,远远地就避开她!”六世喇嘛说:“入定止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苦等佛祖何曾见,只有情人上心来。”“高竖长幡颂真经,欲借神力致倾城。忽蒙佳人赐芳筳,立地见证佛法灵。”可证其实。据说有一天释迦牟尼、孔夫子、孟大人三位圣贤见了面,寒暄之后便一直冷场,找不到什么话题。忽然远处传来罗敷菩萨的歌声,三个人便立时醍醐灌顶一般来了精神。首先是释迦牟尼“掂花微笑”,孔夫子心领神会,开口曰:“君子好逑!”孟大人舒胸中浩然之气,补充说:“食色性也!”兴致正高之时,忽然传来雷音寺的钟鸣,三个人赶紧正襟危坐,心照不宣异口同声地说:“发乎情,止乎理!”然后赶紧摆出道貌岸然的样子,等着给前来问道的居士们上政治课。

诸位,连神佛圣贤都无法不想的问题,宫本武藏却说他终身都没考虑过,这可能吗?

这肯定不是实话。他肯定被人爱过,也肯定爱上过人。他之所以把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统统从身边赶开,拒人于千里之外,在我看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一定不能让心爱的人经历人生的悲剧!

我想,宫本武藏清夜独处,一定曾经千百次地问:“我能为她死吗?我能为她活吗??我能保证她的幸福吗???”

答案只有一个:“不能!不能!!不能!!!”

他是一个忍者、一个剑客、一个职业杀手。他为道义和信仰而生,也将为道义和信仰而死。他不会为儿女私情决斗,这是铁定的。但是一旦接受了爱情,生命也就和爱人成为一体。到那时爱人需要他拔剑,信仰却需要他克制,他怎么办?假如道义需要他去死,爱人却需要他活,他怎么办?死?还是活?他将两难。

宫本武藏的著名信条是“不悔。”他伤人无数、杀人如麻,他的手从未软过,内心从未忏悔过。他杀害那些与他无冤无仇而且无罪的人,使他们的妻子成了寡妇、儿女成了孤儿,毁掉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庭,制造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悲剧,他心安理得,认为应该,他“不悔”。

他不手软,他不心软,他坦然,他不悔,并不完全是出于道心。恐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割人家的头自己肉不疼,毁人家的家自己不心疼。一旦事情颠倒过来,他也会心疼,也会生悔!

宫本武藏深有自知之明,他必须防范于未然,免得自己面临人生的大难题。他的无情实在出于至情,他怕有爱实在出于真爱。这一点,正见他的动人之处。

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诗:“情到深处人孤独。”只有孤独的人才能读懂宫本武藏,读懂他那深沉的心。

法眼相看,有两个宫本武藏。一个宫本武藏诗忍者,一个宫本武藏是剑客;以忍者身份出现、遵照忍者法则处事的宫本武藏是忍者;以剑客身份出现遵照剑道行为法则处事的是剑客。三十岁前的宫本武藏是忍者;三十岁后的宫本武藏是剑客。作为忍者存在的宫本武藏是一个成功的忍者;作为剑客存在的宫本武藏是一个成功的剑客。

只有作如是观,才可理解宫本武藏。才足以理解他的不悔,才可以原谅他的狠毒与奸诈;才可以理解他的无情,才能够感知他的伟大。

在人生的舞台上他一直是成功的角色!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手法轨迹 下一篇答“放人”问 NO.1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