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用手的就不重视腿,善于用腿就不重视拳法,尽管他们就这样也可发取胜于人,但是到底算不上十全十美。
后来民间出了一个叫张呜鹗的人,天生的特别爱好武术,(为了追求武术十全十美的境界)他不惜携带大量资金,周游全国,到处访查武术名家,(并虚惊地向他们学习)遇到腿功好的就学习他的腿功,遇到手法妙的就学习他的手法,取百家之长之后,而自成一家,(集百家之长而无诸家之短)真可谓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了。
此后他把武术精华汇编成册,以方便后学修为,书中应有尽有。世间有意在武术方面取得大成就的人(如果有幸得到了这本书,就应该倍加珍惜),一定要用心去感知它,不是执着于字面而是要心领神会。(会意亦即弄明白书中的真实含义之后)就一定要竭尽全力,一心一意切切实实地下一翻功夫,拿出铁杵磨绣花针的精神持之以恒地修行,(天长日久必收传神之功而达非凡之境)。
(我认为武术功夫的人)一定不要去练那些追求肌肉发达力大无比之类的挑战人体极限的功夫,(练那种功夫,往往功夫没上身)落得身体内外百病从生,《拳经》上所说的舒筋舒脉是什么意思?不明此理而只知道狠练猛练,显然是被愚味蒙蔽了良知。
(世俗拳法逞勇斗力,胜负难料)而《拳经》拳法则临敌变化无穷足应万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取胜于人。这正是世俗所说的千金不传之秘啊! 一定要珍惜它并珍贵地收藏好,不要把它当成一般平常的武术资料看待。
(佚名)
补充解读:
一、 本篇在曹传本《问答歌诀》之前,无作者姓名及年月日,文中之张呜鹗,从行状上看即张横秋无疑。
在古文中,张呜鹗不会自称张呜鹗的,所以此篇作者应非张横秋,同时良传本《拳经》张横秋序也是证明这一点。
鉴于本文作者对张横秋生平相当了解,功夫十分推崇,并弃名弃字直呼其号——并且其号不乏戏虐之称——一只怪叫的猫头鹰;呜,鸣叫,发声;鹗,枭鸟,即猫头鹰。可见两人熟不拘礼,亲密无间。
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只能是壶关县的县太爷、曹焕斗的本家祖父,张横秋的护卫对象,张撰写的《拳经》最早持有者。
其写作时间,大约是在他离任之际或离任之后不久。
二、 “其后温家有七十二行拳”一句,显然有误。如此句意思准确无误,则以下五种拳法应皆归温家拳内,但事实显然并不如此。
事实上以下说的几种拳法各自都是独立的拳种,所以“其后温家有七十二行拳”,应为“其后温家拳,有七十二行拳”。
三、 百身之病——上“原文”中的“身之百病”,在原件中做“百身之病”,一身可有百身,一人怎会有百身呢?根据全文推论,此句的意思是说练法不当会闹出一身病,所以改为“身之百病”——把身体练出这样那样许多病!
括号部分是原件字面上没有的,但根据上下句应该有的内容。起承前启后作用,三、 以便意思連贯,表述明白。
《拳经》张横秋序解读
良传本《拳经》序原文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
总序
且夫有文士者,必有武备。人窃疑之:诗书戎马(焉)可并习乎?
然自昔迄今,用武未始不外以佐文也。大圣人轩辕氏作弓矢,兵端肇开,历代多循之,(史载)蚩尤征而垂衣裳,有苗伐而舞干羽,汤放夏而辑宁,武克商而大定,周公讨四国而洛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治。帝王师相,莫不以铖斧而瑧太平者,(岂)非武佐文之明验哉?慎勿发诰戒为未。习练为细也!
然肆武莫先于习拳,而说者曰:拳,徒(手)搏击也,何如器械之坚利(也)?(殊)不知弓矢戈矛之能卫乎身,(渠)不能使身善为用,何也?身与手不习也,(则)手与器不惯也,欲其得心应手也难矣!惟拳有身法焉,手法焉,步法焉,实武艺之根本也,一法不备不足以精器械者(也)。(故)必先练夫拳。
拳不一家,而各擅其长。或善于掌焉,有顺掌、反掌、拜掌、托掌、单掌、双掌、鸳鸯掌之不一;或善于拳焉,有顺拳、反拳、冲拳、撺拳、横拳、圈拳、披拳、填拳、牵拳、勾拳之不齐;或善于肘焉,有顺肘,反肘、直肘、横肘、冲肘、斜肘、顶肘、顿肘、挫肘之不同;有善于膝焉,有左膝、右膝、撇膝、跪膝、迎膝、缩膝、短膝之不等;或善于腿焉,有单腿、双腿、摆腿、旋腿、踹腿、踢腿、短腿、插腿、挽腿、颠腿之分;或有善于身焉,有进身、退身、反身、顺身、蹲身、趺身、偏身、闪身、伸缩身之各殊;或善于步焉,有长步、短步、直步、横步、闪步、点步、顺步、反步、勾步、曲步、CONG步、挺步、实步、虚步、管步、偷步、雀步之不侔……而彼有所长,此有所短,未若跌打抓拿之法(备而)大成者也。
(夫)跌而不打则跌轻,打而又抓则打重,抓而不拿则拿松,拿而又跌则拿硬。若四时错行而相资,骒日月之代明而互用,形势与人同,筋节与人异,所谓拳之上乘(者)非(此而何)耶?试言其手法,则逢虚而入,不撄人之力,乘时而进,适中彼之(关)窍。若僚之弄丸,循环而无端;如丁之解牛,游刃而有余。(至)于身法,(则)重如泰山之压,轻若鸿毛之飘。悠扬处花飞絮舞,变幻处活虎生龙。若夫步也,言之且玄,难发觅踪;亦长亦短,无能把作;进则为排山倒海,退则为雨消云散。不徒为拳之至于斯也,用之习(他)技(亦然),不须(别求)另寻。故曰:习技莫先乎习拳。
余业儒(者)也,而癖性好武,从拳操技,盖有日矣。岂以谓有文士者必有武备哉?正以身丁兵乱之世无武备,则必不能端章甫而点兵笔,即谓这武能佐文者也。
余尝录《拳经》数百首,并附诸械百法,编成一帙,实吾师陈松泉翁,少具侠气,重携金资,遨逰海内,遍访名家,描摹而成之者也!余不敢莫其善,亦不敢私其美,出而示之同志,以为登坛一助云尔。
生僻字词典故解释:
有文士者——文士应为文事。
武备——军事力量,武力后盾。
人窃疑——私下怀疑。人,原作余,今据文义改;窃,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