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生,俗言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以此而论,顺风放火乘水赶船,才是头脑灵光的表现,近年来大成拳如火如茶,势如东海之潮,先生不做弄潮儿,偏要倒驶逆行,向大成拳发难,岂不是头脑发昏、自彰不智乎? 答:问疑又不是问罪,发难二字从何说起?我有疑而问,答不答是他们的事,又没人逼他,为什么要用这怪吓人的字眼呢?
也许我是个色盲,因为分不清五颜六色,所以在我的眼里,七彩亮丽的金凤凰就变成了一只灰土土的草鸡,这并非不可能。但是当年秦国的士大夫都是色盲吗?要不然他们为什么都认不出马和鹿呢?
也许我是个聋子,所以我听不见黄钟大吕的声音,因此在我的眼中,世界上演的永远是哑剧。但是我明明听得见春营的娇啼,秋鸿的高呜,为什么偏偏听不到绝对真理的法音?
我不想撒谎。如果我没有看到佛顶的光环,我就坦言没有,决不会人云亦云地打哄。如果我的天目并没有被大师的法力打开,我就坦言我并末开悟,决不会以亚圣的身份去超度世人。
也许我真的是不智,并且是大不智而不是一般的不智。个人竟然从一部十全十美的经典中发现那么多可疑之处,实在是可恶乏极;别人明白的他却不明白,智商如此之低,堪称天下第一蠢。
老李实在是大蠢,他竟然蠢到毫不掩饰自己的愚昧无知的地步,他就象那愚蠢的丹麦小孩那样无知,他竟敢说国王没有穿衣服。
老李是不智,不过他还老实。因为他说的;毕竟是他用自己的心和眼觉察的物相,他不象众多的智者那样,用别人的心取代自己的心。
二、俗言说的好:“没病别嫌瘦,平安就是福。”本来先生平平静静地坐在竹林深处当你的世外人也就是了,也不知哪根神经出了毛病去向大成拳问什么疑。你就没有想想,凤凰蛋里的骨头岂是你挑得的?!先生没事寻事硬要找不自在,这一下引火烧身,只怕是佛也救不得了。先生后悔吗?
答:做人也好,修道也好,不虚此生的人,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古人把“闻道”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朝闻道夕死而无憾”,只要能认识真理,虽九死而不辞,何曾悔不当初之有。
孔圣人尚义不耻下问,我为什么就不可上问?我因不知而问,是因为不知使我痛苦。有人肯指点迷津,那他就是拔我于水火之中。这对我来讲恰如雪中送炭,怎么能和引火烧身相提并论呢?
遗憾的是鱼贯而来要给我述道解惑的人,大都是皮肤科毕业,根本不识五脏六腑之状态,答的与我问的多是隔靴搔痒。虽然我求道心切,洗耳恭听,却也免不了心里一阵阵泛陶陶地,他们的忠告和药方,也就只好投彼有北了。
古人讲:衣带渐宽终不悔。如今我闻鸡起舞,对月抚琴,松崖证道,绝顶望尘,“寂寞使我如此地潇洒”,衣服始终都挺和身,我为什么要后悔?我有什么理由去后悔?
三、古今中外,为人处世的大要,莫过于藏拙。所以人们临出门必然尽可能地打扮一番,在公众场合也无不尽量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下来,亲朋好友的脸上都光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唯独先生您傻乎乎地公开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弄得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想做你的老师,教你念伯婆魔佛,洋相出到这份儿上,岂不是也大让您的学生和朋友难为情了吗?
答:史载:“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何样人物?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封号文宣王。千秋帝王师,他老人家向下等人请教脸都不红,我一个武林末学问问我不知道的东西面子又能丢到哪里去?
话又说回来,学问学问,学学问问,这个问字,也井非只是不懂的专利,要不然,成语就不会有“明知故问”了。孔老夫子向司祭请教每一件祭器的意义,向司仪请教每一道仪程的礼法,难道真的是他老人家不知道吗?他不过是借用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让随行的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罢了。这种情况,一如苏格拉底向人请教时的开场白:“我对此事一无所知,请您开导我。”
见过田野的谷穗吗?谦卑地低着头求人多多关照的总是籽粒饱满的一族,两眼望天目中无人的总是华而不实者之流。我从来没听说农夫为“垂头丧气”的谷穗而难为情,而只知道一旦满地都是尾已翘到上去的谷穗,主人就恨不得用铁皮把脸包起来。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我的疑问并非我的疑问,那是成千上万的练大成拳的人的共同疑问。我一个人肩起道义和感情的十字架,而使千千万万的人在布鲁诺的燃烧中看到真理,这是我慎重的选择,也是众人的推戴。我的学生和朋友必不因我的无知而蒙羞,他们必将因我的无私和无畏而自豪!
历史作证!
四、先生问疑于大成,遭到了盛况空前的抨击。听说先生只问只听不驳不辩,敢问是何道理?
答:一听别人的话有点刺耳,就如同屁股下钻过一条蛇一样跳起来,那不是我的作风。俗话说:圣人闻过则喜,君子不问福,显而易见,宠辱不惊是一种近乎于道的修养。在我看来,唯道是争的争是争取闻道,而不是为名利尊卑而大动干戈。
我问疑于人,是盼望别人回答。至于人家怎么答,用什么态度回答,那是人家的自由。从别人的赐教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已经受益多多了,我不能不知足。
我不想和谁争,也不准备和谁争。我是向人请教,不是找人辩论。同时,如果强硬地捍卫自己的观点,别人就不会畅所欲言,就等于草率地封住了别人的嘴。为什么不让人说个痛快呢?让人说话,天也不会塌下来。
我只有小学的学历,但我送过初中毕业班。当我的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我的知识的时候,我总是诚恳地对他们说:“很抱歉,请让我查一查再告诉你,好吗?”这不仅是面子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格问题。我从来不认为别人捅到了自己的短处是和自己过不去,更不会因此而怕羞成怒。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恼羞成怒的同胞哥哥就叫理屈词穷,而这兄弟俩的爸爸就叫低能。
如果有人对我放粗,那他十有八九是讲不出多少道理来了,一个道行很深的人,是决不会动不动就得胳膊拼腿吹胡子瞪眼的。我不理会与主题无关的一切,我要干什么和怎么干,我自己清楚。想让我头脑发热?没门!
五、先生的问疑,一条条都被驳斥为荒谬绝伦,纯属把人忧天、画蛇添足,请问失生对此有何感想,心里不会大美吧?大家都说:这一回老李可吃眼药了!先生,没料到吧?
答: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好演员常常反串不同的角色。演好人博得满堂彩是他的光荣,演坏蛋惹得万人骂他也必不以为耻辱,因为,这正是他追求的效果,对于观众的反应,他必不感到意外。如果他演的好人观众不爱,他演的坏人观众不恨,那才是出乎意料之外呢!
我的问疑披人逐条驳斥,并且我所问的连一点点正确的都没有,这种结局正如我的预料,可谓不差分毫。我心里美得象掏螃蟹摸出个金哈螟,乐不可支,你以为我还会难过?你想想吧,一个人能一下子犯这么多错误,并且错得一无是处,除了老李头,还有哪个人能蠢到这水平?大成拳问世快一百年了,全世界竟然只有这一个槽老头子喝了墨水发酒疯,老李一伤风,一大群人都跟着打喷嚏,这等阵势,以前你们谁见过?这真是收一板便赢得满堂彩,我有什么理由不高兴?
中国的成语,历经成千上万年的洗练,可谓语言的精华。对此文化遗产,我历来敬畏有加。这是过去,现在就不同了,因为我发现成语中也有很大的错误,不值得崇拜。此话从何说起呢?只要看看愚者老李的问疑和智者高手的应答,便可知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两句都说错了。这两句名言,委实应该改为“智者千虑,必无一失”和“愚者千虑,必无一得”。你看,大成拳古传至今的内容,就毫无差错,老李读圣贤书读出疑问,就毫无道理,这不是明摆着智者都对愚者全错吗?当然,也许又是老李错了,书上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你才问了几十问,就想有一条正确,显然失之大急。也许问够一千问时,真还会有一条稍微有点道理,也还其末可知呢!
一个人信笔涂了几行字,竟然使名家高手血压升高花容失色,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去,而欣赏名手的佳作,聆听尊者的赐教,则无疑是老李的眼福和耳福。看着错落有致的美文,听着铿锵悦耳的妙音,老李不由得击节赞叹,而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在下素来不迷信,近来感慨之余,竟然有点相信命了!想那孔老二当年命乖运蹇,入太庙每事问时司祭司仪竟然没有骂他多事,笑他无知,使他享受不到无羞无耻的快乐,老天何其不公!要不然,学而时习之和有朋自远方来之后,再加一句“入太庙每事问,不亦乐乎?”岂不大快人心?小于何德,竟然福多如此,惭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