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的速成教学,是先生您首提倡的。当初您提出“四个月的时间,带给你拳学境界的真善美”时,曾遭到众多行家的非议。但是先生不置一词、我行我素。近年来武林大兴速成之风,速成面授和速成函授日益茂盛,而先生的速度依然故我,不改四个月的老黄历。 我对此感到不解,请问先生,学武术到底需要多长时间?能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惊人的成功?
答:请不要把“十年磨一剑”的传统修证方式当作天经地义的条律,也不要把一天快似一天的速成教学当作医治武盲病的灵丹妙药。按着正确的方式和途径修证武术,成功决不会象某些大师所说的那么慢,但是也诀不可能无原则无限制地速成。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任何一门传统武技的成功,都不需要很长时间,更没有必要花费一个人毕生的精力。古人曾有话说:“拳无百日之功”,“拳打千遍,功力自现”,这种说法是相当中肯的。如果学术真实,老师教学尽心,学生有中等以上的悟性,中上等的身体素质,痴迷武术,那么,三个月左右的言传身教,学业必有所成!
如果学生努力刻苦而三五年甚至十数年的修证却功夫平平,那么,问题不是出在学术本身上,就是出在老师的教学上!不信,请看史实。
心意拳史料上讲王耀龙学、意拳用了五年,曹继武用了十二年,戴龙邦用了十年。但是马学礼先生学习心意,则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
李洛能先生初学心意,老师不肯教,一味敷衍,三年多仅学会一式劈拳。后来老师诚心传授,不到一年即成一代宗师。
说到太极拳,那更是“触目惊心!”当年杨露禅投师陈沟,老师执意不教,他只好“十年不出门o”临到武禹襄先生,老师倾心相授,只一个多月便大功告成,诸位如果不信,请读太极拳史。
上面讲的都是古人,莫得亲证,那么,请看四川青城功夫名家刘绥滨先生。刘先生初学黄林功夫,前后历时八年,仅得其半。后应征入伍,师恐来日无多,急召而授之,教完其余,所用尚不足三个小时!
如果老师都象教马学礼教武禹襄那样教学生,我敢说,没有一门拳在半年内学不完!没有一门拳在三两年内练不精!
当然,话又说回来,学生的天赋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学生要是比老李还笨,学练时间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先生,传统武术都是比较重视基本功的,三五个月学一门功夫,基本功能练扎实吗?武术基本功好比楼房的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上面怎么能树起高楼大厦呢?
答:不要把基本功和常规练习截然分开。基本功和常规练习的关系不是楼房和基础的关系,而是树木和树根的关系。楼房基础铺下后就不能再作更改,树根扎下去了可是会随着树木的成长市延伸和加粗的。如果说必须把各项基本功都练精才可以进行常规练习,那一如说树根长得水缸般粗时才可以长树枝长树叶,这样的树,似乎从来没有人见过o
作为一个歌手,吊嗓子拔音喊腔是他的基本功,也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歌手是先喊三年腔才开始唱歌的,所有歌手都是先会随便唱然后才导入基本功强化的。武术也一样,根据训练内容导入相应的基本功,基本功和正常练习齐头并进,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我不知道练拳先练三年基本功和练拳先站三年桩的说法从何而来。因为从古传心意、形意、太极、通背等诸多古谱上看,并没有这种说法这不是古人的意思。
我接触过不少传统武术流派,过去大家的练法基本上都是先从大样(大形)开始,比划得差不多了,再“捏架子”——规范动作。接下来在单式强化练习时,才进行局部雕琢,基本功也就自然而然,贯穿始终了。
再说什么是武术的基本功,许多人并不清楚。很久以来武术界把下腰劈叉翻跟头打旋子当作武术的必修课,竟然没有一个人问问劈叉吻脚翻跟头在打人时怎么用,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基本功,传统武术事实上是基本不练的,因为它们与搏击关系不大,原本是戏剧基本功。
传统武术最重视的基本功,是少林七十二艺之类的功夫;那些简单至极直接了当的笨功夫,才是真正值得一个人成年累月坚持的啊!
三、近年来速成武技渐成潮流,请问先生它的长短利弊如何?
答:人类拥有的各种学术,无一不是时代的产物。社会需要什么,什么现象就会出现,武术活动当然也不例外。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治安状况不尽人意,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普遍希望拥有安全感,急于寻求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短平快武技应运而生,正是市场规律的反应。
速成武技的内容大都是特别手段教育,而不是全位位学术教育。它强调的是直接有效、无所不用其极,而据弃一切花法,直切生死存亡主题,这一点,与古代的“临陈磨枪”的教法相似。就短期行为来说,这种教育是卓有成效、功不可没的!速成武技风行以来,确实有不少的人经过短训,已成功地抗御了一些不测事件,有些人还有上佳的表现,这足以说明,速成教育还是有相当的可取之处的。
但是以不计后果为特征的速成手段教育,仅可作为一种应急教育,不可作为经典式修证方式。因为应急毒手只能用于处理生死矛盾,不可用于处理日常纠纷:一旦对平常民事纠纷采取极端行为,牢狱之灾和天价赔偿就会不期于至,到那时即是吃遍全世界的后悔药,只怕也都无济于事了。
与速成手段相结合的,大都是杀心和杀气教育。一个人如果深入此中,时间长了往往导致心理变态和性格异化,并因此引发严重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这是必须引起起注意的o
所以我认为“急用先学”掌握一些极端手段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能把极端武技视为拳学的尖端,更不可一味迷恋狠毒招数。因为武术固然是杀人的学问,但它更应该是一门做人的学问呢!
四、请问先生,传统武术会什么会有套路?套路的用途是什么?套路从何处来而向何处去呢?
答:套路是一种武术文化现象。套路是用直观形象记述武术内容的古老方式。
中国的封建社会重文轻武,所以武人的书面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满肚子学问变不成文图拳谱,多以身体语言就成了记录武术和传播武术的重要形式。
各种武技产生之初,大都是非常简炼的散式,当然数量也很有限。例如早期有大枪只有四枪,早期的少林拳只有五拳,心意拳只有十二式。这个时期的练法基本上都是单式重复,没有冗长的套路。因为不存在记忆方面的问题。
随着学术的延伸和知识的积累,武术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对动作形态和作用方式的记忆渐渐地就成了问题。当一门武术有了几十几百个技术动作之后,遗忘错乱就在在所难免。为了方便记忆,前人才依“联想记忆”的模式把相关动作编成长串,于是就有了套路。
套路事实上就是一本书。书上有好多知识,并且肯定都有用,但是临到具体运用时,必须审时度势,该用啥用哈,决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所以古人才说习武是“整学、单练、乱用”。也就是说,先学会整个套路,然后一招一式地分开进行强化练习,到实战时适合用什么就用什么。例如学习太极拳,先学会太极拳套八十一式,然后把斜飞式搬拦捶等等一式一式挑出来千万遍地练习,单式练精熟了,在缠斗中用斜飞在乱打中用搬拦捶。其他各种拳法可以类推。
套路运动通常会犯同一个共性错误,那就是为了让外行人看明白,动作往往在到位的瞬间位置定型停顿而形成一个固定造型,而不是为了便于下一次出击而迅速回归蓄势。这种技术模式一旦形成习惯,在实战中就容易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传统的直拳往往被“顺手牵羊”逮住,而现代直拳却很少被牵住,原因就是这里。在单式练习时注意把这个毛病改掉,到乱用时就可以不犯传统拳手常犯的技术错误。
作为古老的武术传递形式,在武术文化的延续上,